關於我們

在台東原鄉普遍存在數位能量匱乏的困境,現有的中華電信光纖流量分配會考量聚落內流量、使用率及空間位置而進行有限度的配量,希望政府在現今積極落實數位化政策的同時,也要推出適合於原鄉發展的數位原鄉政策,讓原鄉學子可從小即有機會探索及學習各種與世界趨勢同步的數位學習工具,讓科技能量導入傳統文化,創新部落不同面向的數位未來。

隨者網路技術的進步,台東地區於底層網絡的建置也日趨完整,尤其以2014年後各大電信公司開始建置4G基地台,南迴地區也開始有了與數位接軌連的管道,但雖網絡通訊技術透過基礎建設而逐漸完善,但於南迴地區卻受限於技術、成本、人力等限制,難以發展出完善在地的軟體服務,以致於應用上的在地化、維護、再疊代、再重構等永續服務所需元素難以維持,成為南迴地區在軟體應用層面發展上的痛點,以致於在南迴地區,面對需要搭配數位技術才能更完整且深入的諸多領域(如大數據應用、生態調查、數位化文化保存等)皆面臨數位支援短缺的問題,此點即便政府投入計畫資源進行推動,但在地普遍也缺乏足夠承接的能量,即便直接導入外地的計畫單位來執行,也由於缺乏對於在地文化及環境的了解,難以發展適合的服務設計思考,更諻論協助本地產業進行數位轉型,即便透由計畫支持而完成數位轉型,但計畫退場後,也會因在地產業規模不足,其產生的經濟支持難以維持在地的軟體服務持續運營。-王文忠

營運模式

策略捲動步驟 (黑客松) -王文忠

(1) 社會創新:由了解在地需求的團體來提出,其脈絡是由內而外進行延伸的在地議題,並於多方討論後,形成對議題的共識,進而研擬對議題的解決方案,並且儘可能的模擬與還原實際情境帶入解決方案的原型,使參與者更深入地了解議題。

(2) 在地賦能:共同學習可能解決議題的相關技術,並且與夥伴分享。

(3) 建立創新基礎建設:佈建可能的解決方案至相關場域,並進行原型的實際測試,持續進行反覆疊代與重構。

(4) 數位轉型:適度地帶入數位科技在關鍵議題的處理與痛點解決方案之中。

(5) 在部落建立社創聚落:策略捲動引入適當的資源,提供量能來實現反覆疊代與重構的步驟,建立可有效推動在地學習的青年聚點與青年培力工作站,形成資深前輩帶五年青年帶二年青年帶實習青年的地方賦能青年創生數位轉型 Bootstrap 計畫。

未來發展

結合在地產業領域與在地文化(Local Domain & Culture),建立可由在地主導的創新技術與服務研發團隊,透過數據洞查(Data Insight),反覆疊代再重構,建立台東在地自有的雲端服務模組(SaaS)、文創商品與數位通路,向數位共好與地方青年創生的未來邁進。

現況與年度成果

現況與年度成果

[展望 2021 - 在地賦能、重構現實]

在台東建立軟體產業一直是我的目標,我們都理解想像與實踐是有所距離的,從小在台東長大,看著父母胼手胝足白手建立起的傢飾產業實著不易,也觀察到大部份人願意購買實體的商品,卻不願意花錢在看不見的服務,這也就是知識產業難以發展的所在。

心想若要改變環境必須結合人脈與資源,2006年從北部的數位金流公司經歷資深工程師到專案經理的職務後回到台東,除了學習家飾產業的營運外,也與台東大學、在地社群尋找合作機會,2014年開始運用 3D 列印推動自造者運動,經歷了空間營運、社區發展、技術共享、輔導創新創業等,共學、共創、共享的社群發展過程,期間舉辦了上百場次的活動,社群聚會時間長達四年,帶動青年升學研究所二位、協助就業二位、創業二位,協助數位轉型之公司有五家,不僅扎實了從想像到實踐的經驗,更深入地結識到台東在地的社群與人文。

心想若將數位科技、在地人文與產業結合,是不是可以為心中的軟體產業推波助瀾?2017年申請了SBIR計劃「窗簾配件特色化結合3D列印技術開發計畫 」,沒想到得到了台東縣政府當年最高的補助額,心中感謝之外也積極地整合計劃資源來完成計劃,得到了評審老師們極高的評價。

2020年武漢肺炎改變全世界的生活模式,讓過去的商業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讓產業與市場形成「歸零經濟」從「零接觸、零成長、零利率」到「零接觸經濟、零距離創新、零傳染風險」,許多產業開始思考如何面對轉型,而數位轉型蔚為趨勢,我們也將相關研發成果轉型成立「製慧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內部建立「共創空間」與「自造實驗基地(台東自造)」,期以「在地賦能、重構現實」帶動台東數位轉型前期之「領域新創育成(Domain Incubation)」,實現軟體產業在台東的目標。

社會影響力呈現

結合在地產業領域與在地文化(Local Domain & Culture):
母公司在地經營超過45年,為台東唯一傢飾與室內裝潢工程的中盤商,零售與客製化服務,直接接觸消費者掌握消費趨勢,約 10 家下游廠商長期合作(批發端),長期客戶(零售端)約 300 家,批發與零售業績約 7 比 3,有三位同仁為排灣族,與台東各族群設計師皆保持良好合作關係。

建立自主創新技術與服務研發團隊:
和建行現任負責人王文忠自 2009 年前深覺台東產業須結合資訊科技與創新技術,缺乏公司自主研發之商品、服務與自有品牌,與台東大學的多位老師嘗試合作,2014年前發現「3D列印科技」、「Java 開源文化」、「自造者運動」等對於台東的新創發展相當有助益,而投入自造者社群發展,與 Fablab Taipei 創辨人洪堯泰先生和時任台東大學創新產業園區主任林永權傅士成立 Fablab Taitung,多年推動下來已有豐富研發成果。2020年將相關研發成果轉型成立「製慧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內部建立「共創空間」與「自造實驗基地(台東自造)」,期以帶動台東前期「領域新創育成(Domain Incubation)」。

透過數據洞查(Data Insight):
自2010年開始,公司內部開始於櫃台使用 Linux Ubuntu 平台,自建 Java POS 系統,透過 Eclipse BIRT 軟體模組對公司內部的進銷存業務進行數據洞查,並於2011年在台東大學資工系教授王忍成老師合作在資工開設"無所不在的 Java 程式開發”分享開發經驗。

反覆重構再疊代:
自行研發 Java POS 系統在公司上線後,與公司同仁反覆測試、反覆重構再疊代,過程中由於是自行研發將研發成本降至最低。

建立台東在地自有的雲端服務模組(SaaS)與文創商品數位通路:
2020年產業與市場形成「歸零經濟」,許多產業開始思考如何面對轉型,而數位轉型蔚為趨勢,因此公司開始研發將服務上雲的計劃,從3D商流優話創意發想服務設計配合軟體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開發雲端服務模組(SaaS)。

向數位共好的未來邁進:
2021年為公司雲端服務模組(SaaS)建置期,2022年為數位共好服務推廣與輔導期,2023年成為台東軟體產業標桿,期以成為帶動台東數位文化轉型的領航者。


17 夥伴關係
25.5%
4 優質教育
15.7%
16 和平正義
13.7%
我們協助 1~10 位農民改善生產或銷售
我們提供 1,001~5,000 人次免費產品或服務
我們捐贈 1~100,000 元以幫助地方發展
我們向 1~5 家弱勢或公益單位進行採購
我們培訓出 31以上 名種子講師
我們培育 1~100 名志工人力
我們有 1~5 名兼職女性員工
我們有 1~5 名全職女性員工
我們的課程培育 101~1,000 人次
我們產出 11~100 套學習教材
我們聘用 1~5 名具備合格教師資格者
我們提供 1~10 名特定對象與弱勢者*職業/教育訓練
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涵蓋 1~10 個鄉鎮
11.8% 8 良好工作
9.8% 10 促進平等
9.8% 11 永續城鄉
3.9% 1 終結貧窮
3.9% 2 終結飢餓
3.9% 5 性別平權
2% 12 產消責任
製慧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83064021
公司地址:95047 臺東縣 台東市中山路105號
聯絡電話:089-325108
電子信箱:ingenuity.fab@gmail.com

優質教育
工業創新
永續城鄉